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新疆日报》、《工人时报》潜心产业成果丰 笃志创新效益多——企业家精神引领新疆华源集团一路铿锵前行

时间:2018-05-03    来源:华源集团    字体显示: 默认     阅读:

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高规格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它告诉了中国的企业家们,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弘扬好优秀的企业家精神。

在强大企业家精神及先进企业文化引领下,风华正茂的新疆华源投资集团,今年将迎来黄金般的24岁生日。

24年奋发,华源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俨然成长为现代化大型集团企业,业务范围涉及房地产开发、生物制药、城市供热、建安施工、物业管理、幼儿教育、农业种植、新能源开发。

24年奋进,华源始终以“产业报国”思想,坚持产业化发展,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对房地产开发、生物制药、城市供热进行产业化发展,并取得丰富管理成果和技术成果,先后斩获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现代化维药生产基地、国内节能减排标兵企业等殊荣。

24年奋斗,新疆华源集团创始人李俊,对产业化发展念兹在兹,唯此为大。李俊说,世界上没有什么奇迹,只有艰苦努力和辛勤付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自己奋斗至今天,在于有“两个翅膀”:一个叫理想,一个叫毅力,也即是企业家精神。

 

绿色康居 念兹在兹

通过艰苦奋斗与不断创新,华源已形成以住宅产业化为导向的国家康居、绿色示范工程开发、建设、技术集成应用及运营管理体系,并实实在在落实在了新疆。回顾当年,新疆还少有人理解何为绿色建筑。这一概念刚一提出,业内就纷纷表示不看好这种费时、“费利”的事情。费时是指投入时间长,绿色建筑与住宅产业化是一条艰难的道路,管理过程异常艰辛,工作量要比普通建筑多60%-70%,不仅要有国家产业化标准的管理水平,而且更需要开拓进取的精神;“费利”是指绿色建筑需要精细化管理和更高的建设成本,甚至会以牺牲企业利润为代价,只有具有崇高责任感与追求的企业才能做到。

但华源的决策者并没有因为这些难题,而动摇产业报国的决心,毅然决然地在新疆第一家做起了绿色建筑。为了达到康居品质,华源不惜成本,创新、集成运用新科技,广泛应用“七大成套技术体系”和“四新技术”科技系统,在项目建设中,集成应用多项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填补了新疆建筑节能产品的空缺。其中,外墙保温技术的整合应用,使华源集团建筑的制冷采暖能耗大大低于传统住宅,达到节能65%-75%的国家标准。华源集团2001年实现建筑节能50%,比自治区执行同样建筑节能标准提前了3年,2002年实现建筑节能65%,比自治区执行同样建筑节能标准提前了7年,累计申报住宅绿色建筑示范面积394万平方米,在新疆率先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太阳能系统的应用,对于绿色康居住宅集成技术来说,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华源住宅小区采用分体式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系统,使得小区住户可以享受24小时热水,而分体安装又可以实现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站与建筑一体化系统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板,广泛用于太阳能庭院灯、草坪灯、会所、车库、电梯、中水和垃圾处理等。位于库尔勒市的华源·圣地欣城小区,承担了国家光电建筑示范项目,建成的太阳能光电一体发电站可满足7万平方米的公共照明,发光效率高,达到节能的35%以上。

建材向来十分受社会和业主关注,也是住宅品质的重要保障。因此,华源通过企业采购平台与绿色建材厂家合作,选择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提倡的轻质、节能、环境友好型材料。华源董事长李俊说:“针对即将在乌鲁木齐建设的华源·尚源贝阁小区,我们将开展创新型技术研究,把中国绿色建材应用,通过华源‘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进一步在新疆示范性推开,使社会环境、节能排放更加达标。”

小区环境好了,人住着舒服又省钱。正是由于华源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理念,引领了西北地区住宅产业科技进步,华源开发的项目因此荣获七届“中国广厦奖”和三届“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还多次获得“规划设计金奖”“建筑设计金奖”“住宅产业成套技术金奖”“住宅创新金奖”等国家级大奖。其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和世界银行GEF项目试点的运用,对新疆住宅产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物业是住宅产业化系统管理的重要方面,关乎绿色建筑性能全面体现,关乎业主生活品质。为此,华源严格按照住宅产业化管理标准,制定物业社会化管理水平、专业化管理标准、经营化管理思路,始终用社会效益优先的理念,管理好物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华源物业遍布天山南北,管理住宅小区600余万平方米,所辖鲤鱼山花园、华美文轩、博雅馨园,被住建部评为“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同时,华源物业还被确定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成为新疆物业管理的风向标。

2016年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要求回归住房居住属性。华源集团二十多年来专注于国家绿色、康居示范工程的建设,目的就是使新疆老百姓能够享受到科技含量高、住宅品质好、功能保障全、环境质量优、绿色生命周期长的好房子。同时,加快住宅产业化进程,提升住宅整体技术水平,改变新疆建筑行业的落后局面,引领住宅产业化向纵深发展,让国家绿色、康居示范工程在全疆各地落地生根。

 

复兴维药 牵萦于心

华源集团下属新疆银朵兰维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朵兰维药)涵盖药品科研、种植、生产、营销等领域,是新疆医药行业首家新三板挂牌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李俊认为,维吾尔医药属中药领域分支,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振兴新疆民族药产业责无旁贷。十多年发展,从研发力量、生产能力到技术管理、团队建设,再到市场建设,维药产业化工作已在银朵兰深深扎根。

2011年,华源集团斥资3亿元在乌鲁木齐高新北区打造了新疆维吾尔药产业园,银朵兰维药成为新疆首家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的维药生产基地,共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溶液剂(外用)和小容量注射剂等6种剂型,均选用国内外节能环保的先进设备生产。其中,中药提取自动化控制及监控系统,是依托浙江大学中药生产自动化控制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为疆内最先进的自动化中药提取设备。经过近两年的生产实践,与传统工艺和设备相比,提取时间缩短30%,节约蒸汽35%,提高收率10%-20%。此外,公司还拥有先进的自动包装生产线,平均每分钟完成包装80盒,提高劳动效率200%。

李俊介绍:“今年银朵兰维药计划实现销售产值2亿元,第一季度已接近7000万元,按照我们的生产组织、市场部署,今年有望达到3亿元。银朵兰维药将因此步入全国制药行业前列,成为可以出标准的企业,为做强新疆民族药及中医药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企业会取得产业化上的更多经验,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十三五”期间,银朵兰维药规划产值5亿元。届时,我区就将出现“十三五”规划中产值达5亿-10亿元的制药企业。对于民族药研发与制造,新疆将获得更大话语权。

银朵兰维药的蒸蒸日上表明,新疆民族制药的产业化管理,就是要用产业化动态管理系统,把实体经济工业企业做好。华源银朵兰现拥有药材种植基地1500亩,从药材种植开始,实施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督,将“维药典范”作为品牌灵魂,树立“质量第一”经营理念,围绕药品GMP标准,严格实施内部对标管理,创建“以风险控制为手段,持续改进为措施”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强化事前预防和风险管控。通过严把药品质量关,华源银朵兰维药品牌以质量可靠、疗效确切,在疆内外患者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全国独家产品“复方一枝蒿颗粒”被列为自治区防“非典”战略储备药品,“银朵兰”“西域”被自治区工商局评为新疆著名商标。目前,银朵兰维药拥有国药准字产品97个,其中民族药产品11个,全国独家产品2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1个,6个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2个产品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1个产品进入自治区医保目录。

为推动维药成果转化,银朵兰维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公司先后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华西医院、新疆医科大、新疆药物研究所、新疆维吾尔医药研究所等疆内外10余所科研单位开展项目合作,建立产学研联合发展平台,共同致力于维药理论和药理及产业化课题的研究。近三年来,公司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平均每年占销售收入的6%左右。公司设立董事长研发奖励基金,先后承担了国家和自治区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改造、科研开发基础研究等项目78项,申报并获得专利21项,累计获得注册商标24个,产品荣获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奖1项,新疆药学科学技术奖1项,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奖6项,并取得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2017年4月,新疆第一个地产科技成果——维吾尔药新药“比那甫西颗粒”成功落地银朵兰,标志着以银朵兰维药为代表的新疆本土企业进入民族药新药研发的新时期。当前“比那甫西颗粒”Ⅱ期临床进展顺利,李俊满怀深情地说:“科研力量转化为生产力关键环节在于企业。华源银朵兰担负着振兴新疆民族医药的重任,当前企业从人才引进、研发创新、生产线扩容、质量监控等全方位‘加速跑’,为推进新疆民族医药产业化快速发展、建设‘健康中国’助力。”

 

节能减排 无时或忘

乌鲁木齐华源热力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组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燃气锅炉房,采用先进设备,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听党的话,为蓝天工程增光添彩。”这是华源热力的初心,更是一部创业史。

2000年开始,对热力产业化工作,华源紧紧围绕节能减排展开。实际上,这是一个复杂艰辛的管理过程:从对能源的精细管理到能源结构的深度调整、到排放指标的技术攻关、到产业化工人的团队建设、到“互联网+”的智能管理,再到结合能源结构调整的技术创新。早在10年前的燃煤期,华源热力就已达到北京奥运会排放标准:二氧化硫低于10毫克/立方米、烟尘排放低于20毫克/立方米,引领行业节能减排步伐。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源热力可以不用煤改气。俗话说:“要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走得远,就要一起走。”创业以来,李俊并不贪图企业走得多快,他所追求的,是企业如何在大环境中走得长远。“热力产业化是一个整体工作,仅我们一家实现不行,我们必须听党的话,依照政府安排,与其他企业一道进行煤改气。”随后,华源热力在全市范围内带头实施煤改气,大胆选用芬兰奥林超低氮燃烧器,并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李俊两次前往厂家,分析指标数据,确定技术方案。2012年5月设计,7月动工,11月底就达到排放标准。令人惊讶的是:此时,他们的氮氧化物为90毫克/立方米以下,在当时处于同行领先水平。

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华源热力并没有满足,2015年他们又潜心研究并实际应用超低氮燃烧新技术,使氮氧化物排放指标低于60毫克/立方米。原环保部部长到现场后很是惊讶,亲自调取数据进行查看。当看到氮氧化合物为36毫克/立方米时,这位部长直说,“没想到乌鲁木齐还有这样的企业,真是不简单!”“我们严格要求,从工艺改造到员工培训,都是按照国家产业化标准来做。”李俊的回应听似平淡,却是他们认真践行产业化发展与管理的概括。

华源热力从未停止创新钻研、精益求精的脚步。2016年,华源热力开创供热新模式,率先试点风电采暖,在达坂城区试点实施集中供热清洁能源项目,实现了“气电互补”的供热方式进行供暖,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达到了节能减排,降低冬季城市雾霾、PM2.5生成的目标,对城市集中供热模式变革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公司正与天津宝成、河北工大及清华大学合作,实施烟气余热回收改造项目。该技术是目前国内外规模、技术领先,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自实施烟气余热回收项目以来累计为企业节约燃气量3149.22万立方米,节约燃气成本4314.4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005.2吨,减少粉尘排放量1465.9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9.2吨。

与此同时,华源热力积极应用“互联网+”,引进IDH智能热网监控技术,实现了供热单位从热源到管网、换热站、终端用户的运行参数管理。通过“互联网+”与设备地理信息系统充分融合,利用GIS分析、模拟的强大功能,存储、管理、检索、维护和更新各类设备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并实现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和银行网上缴费、热网运行调度自动化与最优化控制,建立企业级智能热网系统。华源热力因此被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评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使用技术示范工程”,公司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连续9年被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评为“城市供热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并成为全疆热力行业首个摘取“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荣誉的企业,取得国家专利两项,荣获科技进步奖3项,2016年荣获新疆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

 

华源精神 唯此为大

企业是市场的重要主体,企业家是企业的统帅,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经营工作的灵魂。纵观华源的战略定位与发展选择,一种坚定的理念贯穿始终。这种理念,就是企业家精神。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企业家的真正财富,并不是货币的积累,而是这种数十年如一日,不改初心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由其信念、道德、品质、态度、方法及其实践共同形成的内在精神财富。正是凭借这种坚韧、执着的企业家精神,很多人尽管家境不好、创业资本有限,但仍然通过敢于实践、大胆挑战、百折不挠、不断提升,成就了日后的事业,创造出了财富,也赢得了财富。

坚定信念   为理想而工作

在企业家精神中,“坚定信念”无论对创业还是守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核心精神。李俊始终以产业报国的情怀,咬定青山、抓铁有痕的决心认定:企业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响应国家政策,顺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改善西北边陲人民生活和健康的需要;是推动新疆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企业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又是企业最终落脚点。李俊认为,通过产业化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责任问题,乃至人生价值观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将个人理想变成组织行动,对员工负责,对老百姓负责,对社会负责。只有企业持续发展,甚至是基业长青,才可以对得起员工,才可以保证员工几十年的饭碗不丢、家庭生活的幸福,包括子女接受好教育,家人健康医疗有保障等。这都是企业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好的内容。

李俊说:“创业至今,我都在为信念而战,为理想工作。”以企业家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确定企业发展方向之后,最困难的事情是坚持自己的理想。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唯有坚持才会勇者胜。实际上,20多年中,华源只坚持做了一种事情,就是“绿色环保健康”。

现在,华源向国家累计申报住宅绿色建筑示范面积394万平方米,列居全国前茅,使新疆赢得西北地区首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以全国规模领先维药产业化基地为平台,银朵兰维药拥有2个全国独家产品,使新疆维药国内知名度和占有量陡增;华源热力排放达欧盟标准,对乌鲁木齐环境的改善和蓝天工程功不可没。

为何华源能有今天的成绩与贡献?李俊说:“公司成立之初,我就坚持一个理念,即用‘绿色健康环保’建设美丽新疆。20多年做一种事不容易!但只要是正确的事业,我就坚定信念,永远走下去。”

艰苦奋斗   不改创业初心

企业家都有一个共识:做企业必须要付出。“艰苦奋斗”则是企业家不可或缺的精神,而且还要一丝不苟地身体力行。

华源集团行业跨度大,产业不同,管理任务十分繁重。一年365天,李俊几乎没有休息日,经常在办公室、工地、车间或药厂工作至凌晨两三点。有人问他:“李总,你打不打高尔夫球?”听后李俊总是会心一笑说:“不打,因为我根本就没有闲的时间。”

企业发展到一定格局,细节上出问题最容易导致决策失误,也会引起战略定位松动。因此,企业家必须艰苦奋斗,以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管理工作,主动去基层了解熟悉情况。银朵兰维药无论是战略定位、设备质量,还是智能化管理,都是先进、没问题的,若是细化管理上有了问题,而领导又没认真仔细了解,就极易触碰环保这根红线。当年,华源热力燃煤供热的时候,为了在规定时间内排放达标,李俊亲自深入锅炉房,成夜盯着设备指标,一个一个记录、分析……说到这,李俊面似轻松:“那段时间,可是我们的24小时工作史呀。”

群体鲁班奖,是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华源决定:今年即将建设的尚源贝阁小区,力争斩获该项大奖。这样的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更离不开企业家一丝不苟、身先士卒的敬业精神。李俊说:“凭公司这么多年的建设国家示范工程的经验,我不亲自参加,不紧盯细节,尚源贝阁同样可以拿奖,但就不一定是群体鲁班奖了。”这是李俊打造百年华源,艰苦奋斗及追求卓越的企业家精神体现。市场竞争中,是否具备艰苦奋斗及追求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已成为企业间的差别之一。

终生学习   确保永立潮头

李俊常说,无论企业做到多大,无论工作多繁忙,无论自己多大年龄,“终生学习”的企业家精神永不变。读书,是他每天的习惯;学习,是他成就今天的全部。清华大学学习两年,北师大管理学习两年,斯坦佛大学EMA企管学了两年,国务院卓越企业家俱乐部终生会员……朝斯夕斯的学习,极大丰富了李俊的企业管理,及产业化专业知识。“通过学习和后期实践,就连做企业中遇到不好说的委屈,都能很好地消化掉,并成为一种品质。”

作为企业家,李俊明白:华源所从事的都是自治区级、国家级的示范领域,没有优秀的产业化工人,很难实现这些。他高度关注员工的学习和培养工作,投入3000万元人才工程建设经费,搭建起华源特色培训体系,与商业院校在企业联合办学,进行高中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的MBA研修教育和本科学历教育;引进清华大学企业远程学堂,输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国内外参观考察。先后共完成骨干管理员工、班组长的本科学历教育326人、MBA职业教育60人、国家职业经理人认证资格培训50人。

同时,李俊还亲自当师傅带徒弟学习,组织企业党委、工会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与“五小攻关”技术创新,累计培训员工71920人次。目前,华源通过认真学习,专业技术职称、职业技术资格人员占比超过53%,已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化团队。

敢于担当   让员工更优秀

达则兼济天下。相对于其他群体,企业家通常有能力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意味着,企业家要具有更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敢于担当”则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

对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李俊在企业管理的指导中可谓见解独到,“要用社会效益的理念管理经济效益。”提高品质已被华源上升到战略地位,并作为2018年工作重点。品质,包括产品品质、服务品质和人员品质等。其中,人的品质是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优秀的员工,再好的产业也完成不了。要使员工优秀,企业家敢于担当的精神是关键。李俊说:“心中具有强烈的担当责任感,才能对员工更好地关心、爱护、上心。”

华源向来重视关心员工生活。结合产业化工作特点,华源要求在重点项目工地,必须建立水冲式厕所,除了确保干净,员工进去还要能看手机;必须配有沐浴间,确保员工工作一天后,能舒舒服服洗上热水澡;必须把各产业单位食堂抓好,确保员工能及时用好餐。华源集团员工薪资近5年每年平均增幅为15%-20%,一直处于乌鲁木齐同行业中高水平。李俊说:“发展到一定程度,员工对企业不离不弃,企业家更得一心一意对大家,多花一些钱也值得。”

爱护年轻学生,华源一直秉承。为给新入职的年轻学生搭建良好的工作和成长平台,近5年,华源申报获得不少领先的国家课题,包括绿建产业化、绿建标准化、维药排放指标、热源电供热等。年轻员工尤其学专业的员工参与其中,津津乐道,感到很有前途和理想,专心专意工作,不再浮躁。

华源从未间断上心员工能力提升。企业产业化管理,核心就是确保品质,品质又必须以细致、细心和细化来保证。中国IT教父柳传志说:“在长期实践中,我主要注意培养不仅是能干活,更是通过干活怎么带出人来,这是我觉得最需要做的工作。”李俊说:“一个企业家对事业品质上心,首先要上心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能力的提升。”为了加强工作指导,让员工更加熟悉和掌握企业管理系统,华源脱离会议室,把行政会开到了相关部门;把产业业务会,开到了车间、工地;把技术研讨会、座谈会,开到了员工之间;把办公例会、生产调试会,开成了“培训课”,李俊甚至还会用黑板或数学公式来讲课。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管理联系一线的作风,让员工跟董事长走一圈,听听现场讲的说的,忽然间就能明白很多问题,能力也得到快速提升。不少一线人才和优秀员工,就是这样被李俊发现并委以重任的。包括很多全国优秀的项目经理,都是李俊在项目工地指导工作时发现并提拔上来的。

 

华源文化 陶熔鼓铸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成长的源动力,是企业创造成果的助推力,是企业最根本的竞争力,更是企业先进文化的根脉与缔造力。企业文化先进,则可以很好地引领和推动企业前行,为企业经营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历经20多年艰辛发展,华源积淀的文化精髓,沐浴时间巨轮的洗礼,获得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华源的“三为”文化,是从人、企、社会三个层面出发,以促进人、企、社会和谐发展。其中,“为员工做好事”涵盖企业团结观和学习观,不断提升员工的思想境界,激发员工的学习力、实践力和创造力,体现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为企业做实事”涵盖企业康居文化、管理哲学观与“四实三力”等,展现华源务实发展、建设美丽新疆的坚定信念,引领企业科学发展方向;“为社会做益事”是企业的责任担当,是企业发展、产业报国的崇高使命,带领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

华源通过多层次推进“三为”文化建设,营造了“企业关爱员工、员工热爱企业、企业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发展环境,助力企业突破转型升级期的管理瓶颈,为企业改革创新注入新鲜活力,成功促进发展理念转化为管理效能,极大地推动企业健康、持续、跨越式发展,使华源在行业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为”文化的落地生根,使华源企业文化内涵更加生动形象、传播载体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实现了企业与员工共济,员工与员工共助,企业与客户共赢,企业与行业共融,已形成合作共生的良好局面,并成为企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华源“三为”文化熏陶下,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已深深扎根员工们心中。“三为”文化成了企业强大的精神动力、道德规范和华源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大家幸福感倍增,都积极主动、满怀热情扑身工作,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让自身价值在这个大家庭得到最大化展现。

“三为”文化建设,还助力华源集团先后获得里程碑式的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优秀民营企业”“中国优秀诚信企业”“开发建设新疆奖状”等百余项省部级荣誉,集团董事长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劳动模范等殊荣。

率团到新疆实地考察完华源产业化工作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领导发自肺腑地表示,“华源的工会工作实、企业情谊浓、社会形象好、创新能力强!”自治区住建厅领导说,从企业文化可以看出,华源是一家很有精神的企业。国家绿色建筑专家组组长指出,华源文化的基因中,绿色文化力量十分强大。中国建筑大师孙国城表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绿色建筑,太不容易了!这是华源先进企业文化中,企业家‘绿色’情怀的尽情抒发。”

Baidu
sogou